現在幾乎人人都有在經營自己的自媒體,可以說是網紅經濟的時代,然而品牌該如何選擇正面的、合適品牌調性的網紅來合作?
美妝品牌就該選擇美妝的網紅合作嗎?
還是為了拓展受眾群可以往稍微綜合一點的網紅去思考?
該合作Facebook, instagram, blogger部落格, Youtube還是近期正火的抖音TikTok呢?
這個月斐品行銷有遇到蠻多客戶詢問到網紅這塊的操作,小編特別開一篇文章來聊一聊大家最常見的5大疑問,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適的網紅/KOL(Key Opinion Leader/關鍵意見領袖)來合作!
Q1:我的品牌消費者/會員年紀都偏大,什麼類型的網紅適合我呢?
A1:可以嘗試親子類型/知識型/網紅爸媽類型的網紅/KOL。
一般來說,會看親子類型網紅/KOL的讀者通常年齡層會比看美妝或穿搭的大一些,大致落在25–45歲,因為這群粉絲較有類似親子類網紅的生活經驗和想法,所以能夠較有共鳴,也較容易與網紅有互動,甚至有帶單的效益;
⭐️例如我是大A、盧小桃的小太陽戰隊等人選都是相當合適的,品牌可以列入考慮。
而知識型網紅的粉絲廣度其實很大,不過也因為較為深度的關係,年齡層較大的粉絲比例頗高,也因為知識型網紅的學經歷等特殊背景,粉絲的黏著度會較高、較容易買單網紅推薦的產品;
⭐️例如Dr. Ivan 6自己主修生醫與化學,常常透過實驗性質來測試保養產品。
而網紅爸媽類型有點類似星二代的翻版:星二代是爸媽是資深藝人,而小孩成為下一代的明星;網紅爸媽則是網紅是現今竄起的意見領袖,而爸媽或爺奶也因為相關原因而走紅,可能特別搞笑、或會做一些實境秀等等,粉絲大群中也有大部分是年紀稍微長一點的,蠻適合做相關產品的代言;
⭐️例如那對爸媽是反骨的爸媽,常常製作搞笑的影片或分享親子日常。
A2:建議以instagram或抖音TikTok的網紅/KOL來合作。
這兩個平台的粉絲一般較年輕,instagram(IG)大約落在16–30歲,TikTok則又更小,以Z世代的族群為主,約莫是 1995–2005 之間出生的小孩,也是一群生長在網際網路的世代;
至於內容部分多以影音或圖片為主,網紅合作上會建議透過品牌感強烈的照片或影音做內容呈現,最能與年輕族群粉絲產生共鳴,並進而有互動和促動(購買)的過程🎉
⭐️延伸閱讀:社群媒體和大眾媒體,品牌到底適合做哪種數位行銷操作?
Q3:我的品牌產品是需要去體驗或使用的類型,什麼樣的合作方式適合我呢?
A3:可以和Youtuber或Blogger(部落客)合作,透過完整的影片實測內容或整篇的圖文介紹,讓消費者更能理解產品的優勢。
比如說醫美療程、美妝保養品或是健身品牌等等,這些類型的產品都會需要實際使用、體驗,甚至有些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知道產品的優勢在哪邊,這就會蠻適合透過完整的Youtube影片或痞客邦pixnet等部落格的完整文章去呈現;
建議透過before/after使用前後的對比照片,或是保養品等推開的觸感和質地,甚至是健身器材使用起來的方式,去將產品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消費者,也透過Youtuber和Blogger(部落客)為產品和品牌背書,提升品牌的正面聲量與評價。
⭐️範例:Dr. Ivan 6-保濕噴霧到底會不會越噴越乾。直接實驗給你看
A4:預算高有預算高的做法,預算低我們也能建議較為經濟的網紅,例如微網紅或奈米網紅都是可以嘗試的類型。
網紅是不是都很貴?我的品牌目前沒有這麼多預算能做網紅!
這是我們很常聽到的品牌主的困惑,因為預算高有貴的網紅合作,預算低也有比較經濟的微網紅或奈米網紅可以操作喔!也許流量沒有大網紅這麼高,但粉絲的黏著度和互動率有蠻多微網紅是比大網紅還要高的!
這樣的微網紅或奈米網紅合作費用+服務費約都能控制在一兩萬以內,所以一次合作多位、去提升整體網路聲量和討論度都很OK,在行銷預算上也不會太傷,是新創品牌初入市場的好選擇。
⭐️延伸閱讀:新品牌活用UGC內容行銷,輕鬆極大化品牌效益!
Q5:我不想要我的品牌宣傳太「業配」,網紅是可以溝通我希望的合作文內容和角度的嗎?
A5:當然可以,斐品行銷的專業就在這邊,我們從網紅的挑選建議、產品特色溝通、初步的文章/影音產出到內容控管,一層一層都是我們負責與把關!
葉佩雯(業配文)已經充斥著整個市場,現在消費者已經非常聰明與敏感,稍微廣告一點的網紅合作文章/影片就會立刻被發現,除了降低粉絲的互動率以外,也有可能會對於品牌造成負面的觀感,這是我們和品牌主都非常不樂見的,卻是客戶時常會對我們抱怨其他行銷公司過去操作失敗的案例。
斐品行銷不是網紅的經紀機構,所以我們在挑選適合的網紅時不會受到任何人選需要推廣的壓力,我們只挑選最合適品牌或產品、且擁有正面聲量的網紅推薦給品牌主進行合作,且從合作前的溝通、實際產品送達或門市體驗、到合作內容產出,我們都進行嚴格的把關。
透過最專業的行銷敏銳度與觀點,與合作網紅溝通什麼該提、什麼避開,什麼用詞需要修飾、什麼內容可能會稱讚到競品(競爭對手的產品)等;避免業配感、提升生活體驗的感覺,這是近期最受到粉絲認同的操作方式,如何在產品優勢的強調和分享的自然感當中抓到平衡,是斐品行銷一直的堅持和目標。
—
若對於斐品的服務有興趣或想多了解的話,歡迎填寫網站表單,斐品團隊將先行針對您的品牌進行分析與簡單的市場調查後,主動與您聯繫討論,安排免費的品牌健診服務!
也可以透過e-mail或line@找到我們!或是關注我們的Facebook粉絲專頁與instagram,我們將持續分享最新的行銷趨勢內容和精彩的客戶案例!
感謝各位品牌主或行銷人員看到這邊,希望很快地就能為您服務、一起合作!
—
2021最新活動:社群內容操作優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