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舉辦一場成功的行銷或公關活動,除了完整豐富的流程與內容規劃,吸睛的視覺設計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從現場的第一眼主視覺,到舞台背板、各類指示物與公關禮品等,每一個細節都可能直接影響參與者的體驗與感受、甚至是對於品牌的第一印象。而好的活動設計,不僅能營造現場氛圍、活絡熱度,還能提升媒體曝光、KOL/KOC 分享,甚至活動後續的 UGC 傳播效果。
本篇文章將以斐品專業設計團隊的角度,整理岀活動設計規劃上的三大重點:主視覺設計、製作物規劃,以及加碼印刷小知識分享,和大家一起掌握活動設計的關鍵細節,讓活動從籌備到現場都能漂亮呈現。
✧延伸閱讀:如何設計出吸引眼球且精準傳遞品牌訊息的活動主視覺?設計師不藏私Dos & Don’ts分享
主題一、主視覺設計是定義活動的第一印象
主視覺設計(Key Visual Design),簡單來說就是一場活動的「門面」與「靈魂」。它透過色彩、字體、圖像與版面構成,不僅需要傳達活動的核心精神,更應維持品牌風格的一致性,並將整場活動的推廣重點與故事融入其中。而也因為主視覺往往將延伸應用到各種製作物上,例如舞台背板、邀請函、DM、社群貼文,甚至是周邊商品,因此這個主角的設計更需要細緻雕琢。
要設計出一個完整又具辨識度的主視覺,通常可以從五大構成要素著手:品牌核心、色彩計劃、字體、風格、構圖。以下將逐一解析這五個面向。
◉ 活動核心
主視覺設計的第一步,不是先打開繪圖軟體、也不是開始找圖,而是要徹底理解這次活動的核心,充分了解行銷目的、溝通對象,以及產品、活動的需求,才能有效地將這些抽象想法,具象地表現於主視覺畫面中,引起目標受眾關注、並確實地傳達故事訊息。在設計上,建議掌握品牌既有的準則,像是色彩、字體、商標等,確保主視覺與品牌形象一致,提升活動的專業度和延續性。
◉ 色彩計劃
色彩不僅是美學考量,更是傳遞情感、塑造氛圍的強大工具。專業的色彩計劃會依據品牌調性、活動主題與目標客群,規劃出一套和諧且具辨識度的色彩組合:主色、輔色與強調色等,建議優先考量品牌的標準色,以確保主視覺與品牌識別一致,接著再善用色彩心理學,選擇與活動主題相符的色系,透過對色彩的精準掌握,主視覺就能更有效地傳達資訊並引導觀者的情緒。
◉ 字體設定
字體是主視覺中傳達設計風格的重要角色,根據活動調性選擇適合的字體,能有效提升畫面層次感。使用典雅的襯線體來呈現正式的藝文活動,或用現代的圓體或黑體來呼應科技論壇的簡潔調性,除了風格,也必須確保字體的可讀性,讓訊息能夠被清晰地傳達。
◉ 風格與元素
風格是主視覺給人最直接的感受,它決定了活動的整體調性與氛圍。一個成功的主視覺,會將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視覺風格,並融入與活動主題相關的形狀、攝影、圖像、插畫等元素,有效地傳達故事內容、情感與活動訊息。
◉ 構圖排版
完成上述的基礎準備,並將其組合與排列,創造出主視覺的骨架,還需考量畫面的平衡、視覺流動順暢,使觀者能輕易地從主標題、核心圖像,到活動資訊,依序接收到品牌希望傳遞的溝通訊息。

✧延伸閱讀:文字排版的黃金法則:六大重點讓設計更吸睛、行銷素材更高效!
主題二:活動製作物常見物品與規劃重點分享
主視覺設計完成後,接著要將這個核心精神延伸到各種實體或數位製作物上。它們不只是「裝飾」,更是溝通品牌形象、引導動線、營造氛圍的關鍵因素,也是參與者最直接接觸到的品牌體驗,因此在延伸上務必掌握宣傳需求、強化設計物的溝通效益。
◉ 大型設計物
規劃大型製作物時,應考量材質、場地限制與安裝方式,並確保主視覺在放大後仍能保持清晰度與完整性。
*主背板、舞台背板:整場活動的核心視覺,通常以主視覺延伸,必須兼顧遠距離可視性與舞台拍照效果。
*迎賓板、打卡牆:參與者一進場就能感受到活動氛圍,也是社群、媒體曝光的重要場景。
*吊掛物/懸吊布條:適合大型場地,用來指引區域或營造環境感。
*互動裝置:如數位AR投影、翻翻樂、抽獎轉盤等,使用科技設備或輸岀結構搭建,營造驚喜與遊戲氛圍。

◉ 中/小型設計物
規劃這類製作物時,建議以功能為重、傳遞訊息為主軸,應確保字體清晰、資訊精簡,並能與整體主視覺風格一致,方便參與者能短時間辨識資訊內容。
*指示牌/動線看板:在活動現場提供清楚的動線引導,避免參與者迷路。
*桌卡/立牌:於檯面展示區域位置、活動流程或產品/品牌資訊等內容。
*易拉展/展架:靈活運用於各處,方便移動與重複使用,CP值高。
*海報/傳單:海報適合張貼公共區域,傳單則方便發放或放置在座位、報到桌上,加強吸引外部民眾駐足瀏覽並吸引入場一同參與。
*識別證:各種活動皆適用,不僅有助於身分辨識與人員管理,也能展現專業度,成為品牌細節的延伸。

✧延伸閱讀:2025 行銷人必備工具13款分享,讓工作成效兼具效率、洞察與創意!
◉ 互動/周邊設計物
呼應品牌調性,設計出兼顧趣味體驗與活動價值,若能延伸到活動後的二次曝光更是優異的波段傳散。
*拍照道具:延伸視覺風格與圖像素材,增加拍照互動性,並能提升社群分享率。
*贈品:如紀念品、客製化小物或禮盒,作為活動參與禮物,不僅延伸品牌印象,也能在活動後持續帶來好感度。
*周邊小物:如貼紙、徽章、明信片等,成本相對較低,卻能讓品牌元素以更自然、輕鬆的方式融入大眾日常,達到長尾式的曝光效果。

主題三:印刷知識不踩雷 Tips
在活動設計中,印刷與製作環節往往是最容易出錯的部分之一。即使設計再完美,若印刷材質、輸出方式或解析度沒有處理完整,成果可能也會大打折扣。以下三大重點檢核,相信能幫助設計師們有效降低風險。
◉ 尺寸與解析度
尺寸規劃與活動場地大小息息相關,需配合實際的場勘與測量,避免發生過大或過小,或是製作物挑高不夠的情況。如能與合作的輸出/場佈廠商一同執行,將更利於了解製作尺寸與施作方式。
至於解析度設定,則以觀看距離而定,若為近距離閱覽的桌卡或識別物,建議至少要有300 DPI,以確保細節清晰;若為 2–3 公尺距離的活動背板或立牌,100–150 DPI 已能維持視覺品質;至於高樓上的廣告看板,由於觀賞距離極遠,10–30 DPI 的低解析度便已足夠。精準地設定解析度,能讓現場避免檔案過大造成場佈作業困難,同時也能確保印刷成品符合預期。
◉ 輸出/製作
設計物定稿後, 依據不同品項提供印刷檔案,如AI、PS、JPG等,並皆需符合印刷廠完稿規範,接著附上需要印製的材質與施作方式,而輸出材質種類多元,以下分享活動中較常見的輸出材質:
*PP相紙:色彩飽和清晰,一般平面廣告宣傳最常見的海報用紙,此材質本身不具防水性,必須搭配霧膜或亮膜使用,亮膜能使色彩更為鮮艷亮麗、具光澤感,霧膜表面些微粗糙、低反光性,搭配後色彩較為柔和。經常用於掛軸、展架與易拉展上。
*PVC 相片紙:紙材本身附有背膠,擁有良好的延展性,能直接貼附在牆面、立體物或板材上,同樣的可做霧膜與亮膜的搭配,更能後加工裁型,以達到特定應用的需求,提升活動視覺的豐富度。常常看到的活動地貼、玻璃窗貼以及大型輸出背板等,大部分都來自於PVC相片紙的輸出應用。
*布條:常常看到的旗幟布條皆為布類材質的輸出,常見的有單透布、雙透布以及帆布,效果皆有所不同,可依據所需使用場景來挑選,需要輕巧便攜可選擇輕透的單透布或雙透布;需要長期懸掛、抵擋風雨的戶外廣告,適合較厚重的帆布;而布條輸出通常用於手拿旗、關東旗等製作物。
*板材:板材通常會與PVC相片紙一同搭配使用,而板材種類與厚度也非常多元,活動中最常使用的是合成板與發泡板,合成板即爲珍珠板,因板材較軟、容易變形,較適合一次性使用,而發泡板防水、不易起泡且堅固,適合長期或室外活動使用。

✧延伸閱讀:品牌社群經營3大策略:打造高互動率、高觀看度的IG內容行銷
◉ 廠商溝通技巧
活動設計在完成主視覺與製作物後,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與廠商的合作。許多踩雷情況,其實不是設計有問題,而是溝通不全面造成誤會而影響成效。以下幾個技巧相信能幫助設計師在與廠商協作時更為順利:
*提供正確檔案與規格
在送印時,務必依照廠商提供的完稿規範處理檔案,例如出血、色彩模式、解析度等細節,如有特殊加工,更要清楚標示,才能避免廠商遺漏重要訊息。
*品質與色彩控管
由於螢幕顯色與實際印刷結果常有落差,為確保成品符合預期,建議在印製前先至廠商確認印刷色卡、或打樣/提前看實際輸出等,以避免活動現場才發現色差過大,影響專業度與最終呈現。
*清楚交付尺寸與數量
許多設計物與場地有直接關聯,例如舞台背板、指示牌或展架,若尺寸與現場條件不符,將導致無法安裝。數量也需事先確認,避免活動當天臨時追加,增加時間與成本壓力。
*建立明確的時間表
與廠商確認每個環節的時程,包括交稿、打樣、印刷、出貨與施工。只要時間規劃精準,就可提升品質,也能有效避免因進度延誤或臨時加急而增加額外成本,確保活動能在預期的時程內順利完成。
*保持良好關係與紀錄
廠商合作不只是單次作業,而是長期默契的累積。保持良好溝通態度能在突發狀況時更快解決問題。同時,所有需求與變更最好透過書面紀錄(例如信件或訊息),以避免誤會。

活動視覺設計不只是畫面上的美感,更是品牌策略與行銷成效的延伸。透過主視覺奠定風格基調、製作物營造現場氛圍、搭配精準的印刷與廠商溝通,預期更能確保活動從細節到整體都專業到位。更重要的是,完整的視覺規劃能強化品牌辨識度,提升現場體驗,並在社群與媒體曝光中製造更多話題。
當設計與行銷目標相互連結,活動不僅能順利執行,更能放大後續效益,真正達到品牌傳播與商業成長的雙重價值,如您的品牌近期有活動操作的需求,無論是記者會、網紅聚會、消費者活動、快閃店、展覽/展會等,都歡迎與斐品接洽聊聊,我們的專業與高標準絕對值得您一試。若想看更多的設計時事,歡迎追蹤我們的instagram,獲得最新消息喔!